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将恢复 春节或迎出游小高峰******
中新网广州1月5日电 (记者 程景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5日发布《关于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决定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自2023年1月8日起实施。《通知》公布,根据香港、澳门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
该消息发布后,内地在线旅游平台“同程旅行”的香港旅游产品、内地往返香港的机票、香港酒店搜索量大幅上涨。同程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香港、澳门一直是内地居民的热门旅行目的地。从目前当地的机票和酒店搜索情况看,春节假期赴港旅游客流将迎来一波小高峰。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称,内地游客已与香港暌违三年之久,目前两地恢复通关在即,叠加春节出行预订窗口期,预计香港旅游业将于春节前夕迎来一波显著的复苏势头。香港极具特色的购物、美食、展览等亮点,将让香港继续成为内地以及海外旅客乐于选择的热门目的地。
内地游客赴香港的热情也正在燃起。据介绍,携程平台上,自12月27日至今,内地赴香港的机票预订量环比增长36%,其中上海、北京、杭州用户赴香港的机票预订较多。值得一提的是,预订今年春节假期内地至香港的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8倍。
记者从广州大型旅行社“广之旅”方面了解到,香港旅游产品正逐步恢复上架,相关产品为自由行产品。据介绍,广之旅正在恢复上架的香港游产品,包括香港酒店、主题乐园等景区门票的单项代订,“香港酒店+景区门票套票”自由行产品,比如迪士尼探索家度假酒店套票、“九龙富豪酒店、香港荃湾丝丽酒店+迪士尼乐园”3天2晚套票;“历山酒店、华丽铜锣湾酒店+海洋公园”3天2晚套票等。该社正密切与香港各旅游接待资源方对接,持续丰富相关产品。(完)
重点机构和场所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㊼】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但一些人员密集、老年人等脆弱人群集中的机构和场所,仍然不可大意。
“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高风险人群较多、人员集中,疫情传播风险大,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商超、物流、餐饮、交通等行业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1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对重点机构和场所开展健康监测
“乙类乙管”后,哪些机构和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点?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重点机构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学校、邮政快递、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主要有客运车站、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以及沐浴服务单位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这些机构和场所应落实好单位防控责任和个人的疫苗接种、自我防护、健康监测、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等措施。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密集,一旦有传染源引入,短期内易造成传播扩散。“在落实好重点机构和场所常规防控措施下,要通过开展健康监测以及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早发现疫情。”常昭瑞说。
那么,如何加强监测?
常昭瑞指出,对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场所,每日至少要开展两次全体人员的体温检测和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监测。根据机构是否采取封闭管理,对机构内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分类开展定期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采取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医疗机构重点要做好重症高风险住院患者的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时发现和管理感染者,降低疫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和扩散。其余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工作人员要加强监测,出现症状时要及时进行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制定商场超市等场所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春节期间,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客流量比较大,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耿洪洲介绍,商务部在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大备货力度、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的同时,严格按照“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制定了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确防控制度、环境卫生、员工卫生防护等要求,指导行业做好防控工作。
要防控疫情,首先得做好自我防护。耿洪洲说,要做好员工自我健康监测,如有相关症状,要及时报告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员工需要完成疫苗加强接种,实现“应接尽接”;员工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穿戴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引导顾客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此外,提倡无接触服务。“鼓励顾客优先采用扫码付款方式结账,尽量减少人员接触和排队时间。鼓励线下与线上购物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即时零售、网订店送等服务。”耿洪洲说。
养老机构做到关口前移
“现在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一旦养老机构发生感染,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而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比较高。”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指出。
那么,养老机构如何做好防护,实现老年人“保健康、防重症”?
李邦华说,要做到关口前移。
他介绍,养老机构要每天至少两次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做到老年人疑似新冠感染症状的“早发现”,以及养老机构阳性人员的“早发现”。落实老年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老年人重症前期“早识别”。发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医疗机构的作用,储备相应药物,通过远程或者上门服务,做到老年人诊疗的“早干预”。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当前,一些长期封闭管理的养老机构面临很多困难。对此,李邦华表示,要加强养老机构的纾困,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安全有序进行轮换和休整,同时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关心关爱。
“尤其是春节来临之际,要加强心理疏导和春节相关活动安排,同时推动各地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养老机构纾困政策,帮助养老机构渡过难关。”他说。
(光明日报北京1月11日电)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