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做饭、代收垃圾、收纳整理……“懒人经济”市场火爆******
上门做饭、代收垃圾、收纳整理……
“懒人经济”市场火爆,务工者迎就业新机遇
本报记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李冉
不想打扫卫生,又希望家中干净整洁;不想做饭,又想在家里吃到可口的饭菜……由于生活压力的加重、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花钱“买服务”来提升生活幸福指数,“懒人经济”因此走进大众视野。今年春节期间,上门做饭等服务更是异常火爆。
随着“懒人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行业,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就业热潮,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遇。
“懒人经济”愈发火热
来自山东潍坊农村的85后王岳,已拥有3年“跑龄”。据他介绍,外卖跑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接单跑活,为用户提供一对一服务,每单的平均配送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一天大约跑十几单,一个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时间上可控且比较自由。
随着“懒人经济”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跑腿送货、上门做饭成了农民工就业、打拼的新方向。王岳告诉记者,他刚接触这个行业时,周围从业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当下,跑腿从业人员趋于年轻化,不少农民工选择加入“跑腿”行业,上手快,入行简单,时间可控,只要吃苦耐劳,收入水平可观。
在互联网经济的助力下,一批新兴的针对“懒人”的服务行业正在加速发展。农民工群体不断为“懒人经济”涌入新鲜血液,一方面可以通过“懒人经济”催生的新职业找到合适自己的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去挖掘新需求,为自己寻找发展的新机遇。
“我之前一直在餐厅做服务员,经常需要凌晨才能下班。后来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家政行业,感觉市场需求很大,我便转行进入了家政服务业。”来自黑龙江鹤岗的90后黄凤告诉记者,转行家政后,她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学习清洗油烟机、清洗地暖等细分服务所需要的技能,成为金牌家政服务员,找她的顾客越来越多。
“懒人经济”的版图不断扩大
“花钱买便利”的背后,是社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分工不断走向精细化、专业化。“懒人经济”不仅提供了效率与便利,还促进了社会分工细化和消费转型。以“懒人经济”衍生出来的各种便捷服务为切入点,收纳整理师、上门美甲师、遛狗师、代收垃圾网约工、上门做饭钟点工等新职业不断涌现,涉及外卖、家政、美妆、按摩等领域。这些前所未闻的便利服务,如今早已屡见不鲜。
为了追赶“懒人经济”的红利,相关家政行业紧抓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提供的服务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将家庭服务品类层层细分。
“以保洁为例,我们除了提供日常家务保洁外,还增加了收纳整理、软装除螨清洁、冰箱等家庭电器消毒清洁细分等服务。为让更多家庭享受高品质生活,我们逐步向育儿、营养、家教、护理、保健等全方位服务扩展。”来自山东青岛的家政公司负责人刘韬向记者介绍。
从市场形势看,市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呈多元化发展,给农民工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就业空间。据相关数据显示,家政行业平均工资持增长态势,2021年家政行业平均工资为6972元,相比2020年增长了约21.2%,家政行业从业人员以农村妇女为主,40岁以上人群居多。与此同时,家政行业职业稳定性强,知识型家政阿姨高薪日渐走俏。
各方权益保护应成关注要点
“懒人经济”目前处于飞速增长的时期,消费者的习惯已基本养成,大多数用户追求的并不是“一次性”服务,更多的开始要求定期上门服务。相关专家表示,对于从业者而言,既要面临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带来的就业结构调整,又要适应新业态、新岗位和新工作模式所带来的技术更新要求,“进入新兴职业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想要从事的新兴职业的成长前景与发展空间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慎重的选择。”
刘韬认为,“现在大多数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存在‘短板’,制约了家政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公司为从业人员增加了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操练习,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文化知识、健康习惯、专业知识等技能提升,还可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懒人”服务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仍面临消费者抱怨服务体验不佳、服务态度不好等售后问题。不少消费者也担忧,上门服务意味着要让陌生人进入家中,隐私等诸多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认为,各方的权益保护应该成为关注要点。一方面,消费者应当维护自身的信息安全,通过正规渠道或经营规范、信誉较好的平台选择服务。另一方面,对于上门类的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该保存好服务证据,以免产生纠纷。此外,提供上门服务的平台应提前对上门服务人员资料进行严格审核,消费者也有权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相关评价与服务人员的服务信用挂钩。
95后消费态度:社交“众乐乐”生活“享一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浪95后已逐渐长大。作为未来最重要的新增消费力量,他们表现出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社交态度,将小众圈层文化推向大众。同时,在生活态度上,他们能够静享“单身时光”,在找到伴侣或成家前,一个人的日子也绝不凑合,带动单身经济崛起。
国潮汉服“破圈”
小众圈层文化走向大众
95后的圈层文化众所周知。《成年95后消费趋势研究》显示,他们秉持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态度,凭一己之力将各小众圈层文化推向大众,推向了更多代际的人群,国潮与汉服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以汉服为例,几年前,只有一小部分人热衷于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线上秀汉服,鲜少有人在线下穿汉服。不过几年时间,汉服已经成为日常装扮风格之一,出现在街头、商场等各类公共场所,普通大众也习以为常。汉服成功从“三坑”文化成为大众服饰文化。
一份基于得物App95后群体的调研报告显示,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追寻由外至里,掀起新国潮。白皮书显示,72%的95后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备较强的认同感。以中国文化、民族特色与手工艺为创意源头的国风浪潮,持续为全球潮流提供重要养分。
值得关注的是,这届年轻人消费也要明明白白。去年,“雪糕刺客”一词走红网络,网友对不明就里地被动消费“高价”雪糕表示不满。根据OMG数据显示,在社交平台上关于“雪糕刺客”的讨论发帖中约有四成为95后。他们比起其他代际人群更懂得运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他们让消费返璞归真,回归理性使用,他们不需要任何“嘴替”,会主动拒绝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一个人也不凑合
“单身经济”崛起
随着更多95后长大成人,未做出成家选择之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加入“独行侠”行列。95后的独行,不单单是成为一名孤独美食家,他们的“独身”体现在方方面面:单身公寓的出现,一个人定制旅行产品的上线、迷你歌房的普及、迷你小家电的热销都体现了他们一个人也能很快乐的理念。
也因此,商家针对“一人经济”做足准备:食品行业推出半份菜、小包装产品;家电行业推出迷你小家电,娱乐行业如剧本杀密室纷纷推出拼场活动等,都在为单身年轻人提供更多生活、娱乐方面的便利。
此外,越来越多的95后会养“四脚吞金兽”来陪伴自己。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铲屎官的年龄分布中有35%为95后,占比高于其他年龄代际。宠物陪伴已成为“空巢青年”的一种心灵陪伴。他们将宠物视为家人,晒猫遛狗成为他们的日常。还有约三成的95后宠物主表示,养宠物后自己的社交能力变强了。
愿意为兴趣“买单”
犒赏自己不含糊
这届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哪里呢?《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62%的00后愿意为自己的兴趣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77%的00后容易为有自己熟悉或喜欢元素的产品买单。与动漫、学习、游戏等方面内容结合的产品,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数据显示,冲动消费、犒赏自己、虚拟偶像、二次元、手办等相关声量中,95后近半年来排名进入首位。
分析显示,到2024年,全球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中国95后虽然在数字领域的“氪金”程度略低于85后,但是增速明显,预计不久后将反超其他代际人群。
新生代将虚拟生活融入现实,也乐于用科技加持消费体验。基于得物App95后群体的调研报告也显示,超过24%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95后更被数字化的品牌互动方式所吸引:他们希望通过VR、AR、数字藏品等方式与品牌产生关联。因此,众多品牌加速开发和应用虚拟技术,与新生代建立更加沉浸的链接,吸引更多年轻粉丝群体。
此外,95后人群具有高潜力、高活力、高调性三大特征,愿意为品质、体验、审美、价值观付费。在品质方面,他们对产品的原材料、工艺、功能性提出更高要求:更多人在意购买的产品是否为正品,品质感成为潮流消费时最看重的三大因素之一;审美方面,年轻人群“以审美画圈”,对有共同审美的人更有认同感。
文/本报记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