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汽车产量连续四年居中国城市之首******
中新社广州1月9日电 (记者 王华)汽车产业是广州第一大产业,产量连续四年居中国城市之首。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月9日通报,将围绕“制造业当家、制造业立市”,从四方面进一步强化汽车产业发展。
据介绍,广州已形成以12家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聚集、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重镇。
即便在2022年,受疫情多点散发、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不断遭到冲击,广州汽车产业仍表现出强大韧性,整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当年1月至11月,该市汽车产量292.53万辆,同比增长12.5%,实现工业总产值6023.7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7.94万辆,同比增长120.8%。据初步统计,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超310万辆,连续四年居中国城市之首。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9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该市将从四个方面强化汽车产业发展:推动项目落地、支持平台建设、加强企业服务、加大应用示范。
据悉,广州将通过广本新增12万辆纯电动生产线、东风日产20万辆纯电动生产线、广汽自研电池电驱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项目落地转化。提升汽车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布局建设番禺、花都、南沙、黄埔4个自主品牌创新基地,推动搭建汽车零部件交易平台,提升广州汽车零部件近地化率;一企一策支持广汽集团、东风日产、小鹏汽车、合创汽车等企业加快发展,谋划建设安全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推进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生态体系建设,在南沙、花都等区稳步开展混行试点,探讨自动驾驶立法,争取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此外,广州市贸促会发挥独特优势,在汽车产业海外推广、搭建平台、招商引资、法律服务等方面发力,助力广州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并利用国际交往场合为广州汽车产业“代言造势”,助力广州汽车产业高水平“走出去”。(完)
献血与评优挂钩,“自愿”还有多少真实成分?******
据1月10日红星新闻报道,近日,为缓解血液库存下降的压力,不少城市组织起流动献血站点进入街道社区等活动。辽宁大连某中学下发了一则号召教师献血的通知,其中提到“献血者在学校评职、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予以优先考虑”。这种将自愿献血与评优评先挂钩的行为引发舆论关注。目前,校方表示考虑不周,已撤回通知。
血液库存不足,一直困扰着不少地方。由于疫情影响,各地血液库存告急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急需拓展献血人群和调动社会献血积极性。正因此,很多地方都在组织献血活动,其中不乏一些激励举措,这背后的善意值得肯定。
然而,不是所有激励措施都值得倡导。将教师献血与评优评先挂钩,表面上看,是一种激励,但如此措施的公平性值得商榷。毕竟,能否献血不只取决于意愿,还受到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有的人患有不宜献血的疾病等。
应该明确的是,献血与教师能力素质并无关联,教师评定职称、评优的主要依据应当是其教学能力和水平,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一些条件不应被包括在内。也就是说,激励人们献血应当避开职业评价。
根据我国献血法的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这一法律条款向社会传递出的明确信息是:献血是自愿的,不能强制。报道显示,上述学校所在区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无偿献血的通知》中明确,“本次献血工作纳入各部门、单位工作实绩考核”“每个单位参与献血人数不低于在岗人数10%,每人献血量不少于200ml”。如此做法显然会折损“自愿”的真实性和成色,也容易导致一些学校在落实相关工作时乱作为。
激励献血,既要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尊重献血者、呵护公益爱心,也要强调自愿、保证公平。比如,要落实好献血者自己及近亲属用血的优惠政策,简化免费用血的手续,充分体现公益互助的特质;单位或行业组织献血可以给予职工一定的营养补贴,适当安排职工休假休息等;政府层面可以给予某些符合条件的献血者一定的礼遇,如授予道德模范称号等。
鼓励民众定期自愿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工程,切忌用力过猛。(工人日报 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