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铁路元素 非遗传承人砖雕上刻“乡愁”******
(新春走基层)聚焦铁路元素 非遗传承人砖雕上刻“乡愁”
中新网商丘2月1日电 题:聚焦铁路元素 非遗传承人砖雕上刻“乡愁”
中新网记者 韩章云
“叮叮叮……”小锤敲击着刻刀在青砖上留下清晰的刻痕,凿刻出的灰尘被毛刷轻轻扫到一旁,潘明生埋头于手上的砖雕,不问外事。
“春节假期一直在庙会上忙着展示,现在难得坐在工作室做砖雕。”今年50岁的潘明生是河南省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德砖雕代表性传承人。他还有另外的身份——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供电段商丘供电车间的电工。
潘明生从事砖雕技艺20余年,工作之余,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于砖雕制作、技艺传承。在平面砖雕的基础上,他创新立体微雕,一块块青砖经过精心凿刻,通过拼接组成一座座微型四合院、农家小院、古城……
潘明生对自己的砖雕作品进行细致调整。 受访者供图“陇海线上的老铁路桥、老商丘火车站,以及见证铁路变迁的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复兴号动车等,都会通过砖雕艺术呈现,争取明年与大家见面。”目前,潘明生正全力创作一组反映中国铁路发展的砖雕作品。
谈及创作历程,潘明生介绍,20多年前,他首次接触砖雕即着迷。传统砖雕作品纤巧的花纹、玲珑的构造、厚重的质感令他叹服,并为之进行持续的钻研、创作。
在砖雕作品的构思创作中,潘明生更倾向于复刻记忆里的古城、儿时的乡村风貌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为力求真实,他一次次实地考察、拍照、画图,查阅老照片等,希望用砖雕的方式留下老建筑的历史韵味,为观者留下一缕乡愁。
其中,潘明生用青砖复刻的“商丘古城归德府陈家大院”,屋顶的神兽、亭台楼阁的构造甚至墙面纹饰,与实物别无二致,而微型景观让观众更能直观感受传统古建筑的精巧布局与厚重乡情。
春节期间,潘明生在庙会上为观众介绍砖雕文化。 受访者供图不过,砖雕创作并非易事。青砖经多年风化质地脆弱,雕刻时一不小心就容易崩断,只能从头再来。“从事砖雕技艺,必须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尽管辛苦,只要坐在工作台前,潘明生常常忘记时间,“一眨眼工夫天就黑了,所以也就不觉得砖雕枯燥”。
如今,潘明生创作的微型砖雕作品已达百余组,其中《商丘古城》《老家的院子》《长城》等作品被多地博物馆、非遗馆收藏并展出。
“古老的砖雕艺术传递的本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砖雕依然蕴含这样的价值观。”潘明生介绍,在砖雕创作、技艺传承的路上他会一直坚持下去,“我期待用砖雕的艺术形式记录历史,为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完)
河北邢台:数字化监督管好农村“三资”账******url:https://m.gmw.cn/2022-12/27/content_1303236049.htm,id:1303236049 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后,邢台市推出智慧农经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设置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阳光公开等板块,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精细化监管,助力乡村焕发新活力。 “洒水车加油,购买中性笔、档案盒,发放居民养老金,向国家缴纳税金,集体收取资产租金,银行存款……这些账单摆在这儿,一目了然。”每到月初,邢台市信都区南大汪村村民温玉君都能在手机上查询到上个月的村集体资金使用明细。温玉君说:“手指点一点,每一笔账都能在线追踪溯源,查到原始合同,我们对村集体的发展更有信心。” “农村集体财务计划、收入、支出、资产、资源、收益分配等情况,大到上亿元的项目建设,小到几元的办公用品,每月的7号前都会在村务公开栏与智慧农经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同步逐项逐笔公开。”据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冯建清介绍,目前,全市5226个乡村均已实现集体“三资”管理数字化、公开电子化、监督多元化。 邢台市平乡县新果寨村村民在手机上查询村集体资金使用明细。(受访单位供图) 智慧农经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提升村级组织带领和服务群众能力。邢台市襄都区东郭村镇南康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民说:“多途径公开村集体家底后,就像给群众手里发了一册‘账单’,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让数字多跑路,我们就能腾出更多时间为群众办实事。”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邱海飚表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需要真正做到部门监管有力、规范管理有效、常态监管有序,才能健康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记者王昆)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